彩吧网

感性判断
来源:中财论坛         作者:草舍煮字         时间:2024-03-12         点击量82

网络报道,公交车上一位年轻女子坐在座椅上,架起二郎腿翘出通道。车上虽然人不太多,但上下车的乘客走过她面前的人都要绕开一下,尤其在车厢晃动的时候,裤腿就很容易擦碰她的鞋子。一旁的大妈看不过去了,就轻声提醒她收起来。她不为所动,说这是我的自由。大妈说自由也得是有公德的自由。于是二人你来我往争执起来,附近的乘客支持哪一方的都有。再看网络评论,却是几乎一边倒支持女子,理由说得振振有词:女子自己不顾形象,又没有伤害别人,不应该被道德绑架。

不由得想起电视主持人涂磊乘飞机脚踩舱壁那件事来。他当时座位在角落里,穿着酒店免费提供的软底一次性拖鞋,不会对舱壁造成损害,也不影响别人通过。事后被几乎全网指责公众形象,涂磊公开解释最近由于奔波两腿过度劳累,这样做是为了缓解一下,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不当表示道歉。网众说他的道歉不够深刻,仍没有放过他的意思。还有一位大学校长,在学生中发言时说错了一个字的读音,被几乎全网批不专业甚至不称职。有人甚至提出他应该引咎辞职,无论他有过怎样的学术成就,工作业绩。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双重标准:涉及公众人物的形象的事情,再小也应该处处受道德卡尺约束,没有例外;而无名人物即使自毁形象,甚至故意出洋相搞怪,而旁观者审丑起哄也是对的?

一个司机开车发生碰撞事故后,到汽车专卖店修车。后来她想卖出这台车时,被倒卖二手车的贩子砍价,说专卖店过度维修导致贬值,于是按照这个说法告到法院。法院认为贩子与司机有利益关联,证词属于生意诉求,不足为据,而专卖店提出的证据是专业、充分的,做法是保障行车安全的。逻辑上安全性恢复了,车价怎么会贬值呢?不恢复安全反而值钱吗?于是法院判决司机败诉。但网上很多人不认可,说专卖店修车专业,蒙骗顾客当然专业。根据什么说这家专卖店蒙骗呢?因为各种蒙骗在其他地方的专卖店也有发生,潜台词是专卖店的名声很差,都有原罪。其实顾客无端刁难专卖店的案例也不少,但评论者仿佛一时都选择失忆了。而若问及评论者自己对汽车是否专业,他们又马上以“打酱油”自居,不实名不承担责任。

一个全身名牌服饰的女子打扮入时,在一个小餐馆吃最便宜的面条,先是打开了塑料膜封装的消毒餐具,发现自己不喝酒所以不需要,后来一次性筷子掉在地上又去柜台要了一双。结账的时候,餐馆小老板说这两项要加收三块钱,于是双方吵起来,叫来了警察。调解的结果是女子因为打开封装餐具向小老板道歉,事情就此解决。网络评论一开始大多站在小老板一边,而且有些人在环保生态方面十分专业,说餐馆的封装餐具是有成本和碳排放的,一次性筷子虽然便宜也是生态资源。那女子穿得珠光宝气但很艳俗,举止也粗俗,浪费的习惯很不好。后来发现女子骑着一个破旧的电动自行车离开,估计她身上的服饰也都是假名牌。她宁可道歉也不舍得三块钱,如果不是生活艰难,怎么会在这么破的餐馆吃饭呢?网民又开始指责小老板了,人家吃最便宜的饭,为什么还要递给她喝酒用的封装餐具?这是唯利是图故意挖坑。这种不和气生财,为了小利不惜得罪顾客的小店都干不长。

类似的事情都是已经发生,并且还会发生的,但网民的反应似乎有着某种共性,就是立场、标准多是本能地站在弱势、民间一边,毋宁说是自己的一边。规则和道理基于自己的感性判断,并随着事情的进程,个人的好恶,当时的情绪而变化的,尤其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盲从,极端情况容易形成网络暴力,即便作为雪崩的一粒雪花,诉诸暴力导致了不良后果,他们仍指望网络是法外之地,以“打酱油”推脱。

太多人感性判断也容易被洗脑,被有心人利用,成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。伪装身份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例,身边发生得太多,且不提。“我读书少,你不要骗我”,这话堂而皇之地行走江湖,在骗子那里却是猛兽嗅到了血腥之气。再比如,美国某届总统换届时,他们指责俄罗斯利用网络影响选民投票,指的就是这种做法。既然西式“民主选举”这么好,无懈可击,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漏洞呢?是因为这个设计是建立在“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好”,这种“理性思维”的基础上的。只要不断地对选民洗脑说“我是为你好”,就可以撬开脑壳洗刷刷、洗刷刷……


上一条:
下一条:自由自在

相关文章